开炮的命令是李平下达的。

张献忠都让他把炮推到两军阵前架上了,人群又那么密,这种好事可罕见的很,他可不想再等等看看浪费天赐良机。

鬼知道原地准备了一上午的张献忠会不会在阵型内隐藏重型火炮,然后把他一直严加保密和隐藏的野战炮给敲掉或者是把他的步兵阵给轰乱套。

而且要进攻的是他。

只要他有机会开炮,就可以为即将发起进攻的步兵们扫轻不少压力。

这些野战炮是李平最重要的秘密武器,也是他敢于进攻的底气之一。

在野战中用大炮撕开对方的步兵防线可是拿破仑惯用战术和进攻克敌的法宝,对这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战场上的野战进攻方式,李平当然报有很大的期望。

不然纯靠步兵或骑兵去冲阵,那损失不但相当可怕,还变数极大。

随着左右两侧各一门中型前装炮开火,两颗实心铁球也呈交叉的方式先后飞了出去。

第一颗铁球看似慢悠悠的越过了张献忠大军的前排,以恍惚好像伸手就可以抓住的黑影砸入一百多米后一片东张西望的厚厚人群,并正中一个光着脑袋的人头部。

看似慢悠悠其实是一种可怕的错觉。

如果是美国内战期间士兵的话,他们会非常熟悉,也深知厉害。

这个被击中的倒霉蛋脑袋瞬间如同一个被打烂的西瓜般爆开了,各种红白浆状物伴随着一大团血雾将周围的人喷了个花。

但铁球并没有停下来。

它接着从紧挨着这个倒霉蛋的另一个人脖子上擦过并开出一条巨大的血槽,然后带走了再一个人半个肩膀,接着又斜着贯穿了一个人的腹部……

不到一千米的距离,发射这颗铁球的那门射程最远可达近二千米的火炮足以保证它的动能。

不过由于弹道有些偏高,没入人群时的角度也有点大,这颗铁球的落地处又恰恰很松软潮湿,以至它在落地后只轻轻蹦了一丢丢就冒着青烟陷停住了。

除了六七个人外,并没能伤害更多的生命。

在密集厚实的庞大人群里,六七个聚集在一起的人几乎可以微小的忽略不计,他们的支离破碎与嚎叫也很难被除紧挨着他们之外的人有效观测和接收,自然也很难引起太大涟漪。

正在很多莫名其妙的张献忠官兵本能的东张西望寻找这颗炮弹到底落到哪里去了时,略迟一些发射并与第一颗炮弹斜向对射的铁球在很多人的众目睽睽之下扑了过来。

是的,这颗铁球是扑过来的!

这第二颗铁球落在了张献忠大军前排七八十米处的一块硬地上,在带起了一片尘土后弹跳而起并以更为清晰的黑影斜愣愣的直奔人群扑去,然后在一片目瞪口呆中消失在一处人群里。

直到片刻之后,惨叫才开始响起,铁球消失的人群处也突然出现了一条短短的斜线型缺口。

那是十来个少了腿脚的人后反劲倒地造成的。

但这第二颗炮弹也没能造成太大伤亡,它落地太早了!并没能产生第二次弹跳。

看着这前两门炮打出的效果,李平只是微微皱了下眉。

一个角度太大了,一个角度小了点,有点遗憾但也能接受。

冷炮射击,药温还不恒定,炮膛温度也低,炮架的驻锄与土地结合也还不严,火炮的技术状态还很差也不稳定,说白了就是此时火炮表现出的状态与正常情况下的性能参数是不一致的,甚至有可能有较大偏差。

而且炮兵们同样也需要调整和适应,尤其是要更准确的判断距离,后面会好的。

再说这毕竟只是中型野战炮,威力比拿破仑当时惯用的法制12磅炮(有效射程约800~900米,最大射程约2000米)还略低一些,炮弹的重量与动能仍然有限,不能要求太高。

这也是李平冒险把军阵推近到距敌不足一千米(实际在八到九百米)的主要原因。

虽说这种质量的实心弹通常可以贯穿二十列步兵,但历史上实心弹贯穿步兵有记载的纪录也才是26列,死伤几十人。

而他们的射向毕竟是斜线,炮弹运动距离实际要超过一千米,为保证炮弹动能不严重衰减,不得不把应该小于10°的火炮射角调整的略高一些。

完美的低平弹道自然也就打不出来了!

因而这个结果真的也还好。

果然,又等了几十秒才开始的其它中型前装炮接续发射结果虽然有了较大改观,但还是不稳定。

打出的弹道仍然有很多不理想。

但第二轮开火就明显不一样了,绝大部分炮弹要么直接打在第一排敌人的身上,要么在只距第一排敌人三十米以内落地然后开始弹跳。

张献忠的大军中开始不断出现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斜线型缺口,到处都是残肢在飞舞,到处都是惨叫,到处都是恐惧的嘶喊。

但奇怪的是,李平的炮兵虽然装填很快,但十二门中型前装炮毕竟不是轻型小炮,也不是弗朗机炮,它们每轮射击之间毕竟还是有很大间隔的。

并且为了防止火炮过热和有残余火星而坚持在每次射击后蘸湿清膛,射击被严格限制在了每分钟不超过二发(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