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如今,李曜若真想当皇帝,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ep;&ep;契丹和西夏结盟再次破裂,打了起来,两败俱伤,李家军再无敌手。

&ep;&ep;韩家岭要粮有粮,要矿有矿,拥有的财富足以养活整个大晋的百姓。

&ep;&ep;最重要的是,李曜的病好了,不会再发疯,凭着他的能力和脑子里的现代知识,足以恢复并超越祖辈荣光,成为一个泽被后世的好皇帝。

&ep;&ep;这不是叶凡一个人的想法。

&ep;&ep;此时此刻,朝堂中群龙无首,百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到了千里之外的韩家岭。

&ep;&ep;九月,大晋国最后一个秋末。

&ep;&ep;经过多方角逐、百般商讨,朝中文武终于达成一致,穿上最隆重的朝服,手持牙笏,浩浩荡荡地来到韩家岭。

&ep;&ep;李家门前,着红披紫跪了一大片,口口声声呼的是“新皇万岁”。

&ep;&ep;村民们也纷纷跪下,从茫然不解到喜形于色,继而是理所当然。

&ep;&ep;——侯爷原来是真龙天子?

&ep;&ep;——从他们村走出去的皇帝!

&ep;&ep;大臣们在外面等了一整天,李家的大门始终未开。

&ep;&ep;面对这些权势滔天的上位者,村民们恭敬有加,却无畏惧之心。他们像招待远来的亲朋一样给他们送吃送喝,还帮他们遛马,带他们四处参观。

&ep;&ep;如今正是秋果收获的季节,不用叶凡知会,村民们自发地捡面果、收油葵。

&ep;&ep;园中的葡萄也熟了,红红紫紫、青青白白,一串串晶莹饱满。

&ep;&ep;面条厂挂着一排排细长的面条,油坊中吱吱呀呀日夜不息。

&ep;&ep;学堂中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偶有小娘子嬉笑着跑过,没有遮脸,也不缠足,端得是大方可人。

&ep;&ep;文武百官看着这一幕幕,即便是先前那些顾及李曜身世的,此时也不由自主地心悦诚服。

&ep;&ep;——倘若大晋处处都能如此,那将是怎样的盛景?于他们这些治世之臣而言,又是何等功绩?

&ep;&ep;——管他是大晋还是大唐!

&ep;&ep;安荣从安州赶来,亲手递交安州虎符。

&ep;&ep;其余节度使先后派人送来表书,支持李曜。

&ep;&ep;庄园中也不平静,二夫人和三夫人笑谈着龙亭后花园的金丝菊,仆妇们不动声色地收拾着行礼,各院的长随小厮来来往往,嘴里说的是京城的各色小吃。

&ep;&ep;叶凡站在阁楼上,扒着门缝往外瞅,“这都两天了,再拖下去,那些个白胡子老大人可不一定受得住。”

&ep;&ep;李曜放下笔,笑道:“那就开门。”

&ep;&ep;青松带着喜色,扬声喊道:“侯爷有令,开门!”

&ep;&ep;“开——门——”

&ep;&ep;号令一声声传下,李家的大门轰然打开。

&ep;&ep;从此之后,将是一番新的天地。

&ep;&ep;***

&ep;&ep;李曜把几位大员请到正厅,密谈了大约一顿饭的时间。

&ep;&ep;出门的时候,各位大人的脸色有些奇怪,失望不算失望,惊喜也不是惊喜,就像原本想吃火龙果,不知怎么的就吃了个西红柿,还挺甜的那种。

&ep;&ep;李三郎嘿嘿一笑,冲着李曜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臣弟参见官家!”

&ep;&ep;李曜曲起食指,敲敲他脑门,“别乱叫。去,把两位夫人还有二娘他们叫到明晖堂……还有阮玉。”

&ep;&ep;李三郎摸摸脑门,嬉笑,“要说搬去龙亭的事?”

&ep;&ep;李曜笑而不语。

&ep;&ep;李三郎自觉猜中了,也没喊长随,自个儿颠颠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