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季玉竹很熟悉《蒙求》,因这也是他的开蒙书籍。

&ep;&ep;平心而论,对于这本《蒙求》,他的评价不高。

&ep;&ep;无他,太过艰涩难懂了。

&ep;&ep;一个成年人芯子的儿童,学《蒙求》的时候,都学得欲生欲死,何况那些真正的五六岁小屁孩?

&ep;&ep;《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一个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还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

&ep;&ep;虽然《蒙求》确实整齐押韵,便于诵读,且取材较好,意义深广,但对于儿童而言,依然过于晦涩了。

&ep;&ep;远不如《三字经》。

&ep;&ep;对了,前世传诵千年的《三字经》呢?

&ep;&ep;季玉竹忙去翻典籍,看看有没有《三字经》及其作者王应麟的介绍。

&ep;&ep;根据时间推断,当今朝代应该是处在跟明朝差不多的时期,在前世那个世界,这个时期正是《三字经》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若有,总会有书籍提及。

&ep;&ep;《广州人物传》,没有王应麟。

&ep;&ep;《广东新语》,没有王应麟。

&ep;&ep;是查无此人?

&ep;&ep;又跑去各大书局翻查王应麟的著作。

&ep;&ep;《玉海》?没有。

&ep;&ep;《困学纪闻》?竟然连这个传说中的宋代三大笔记都没有!

&ep;&ep;特么的,难道在这个世界王应麟是个哥儿吗?摔!

&ep;&ep;没有王应麟,哪来的《三字经》?

&ep;&ep;季玉竹郁闷极了。

&ep;&ep;怏怏回去,正遇上踏着暮色归来的姜卫衍。

&ep;&ep;“怎么了?闷闷不乐的。”姜卫衍好奇。这几天不是斗志高昂地在搞什么蒙学调研吗?

&ep;&ep;“想找一本书,可是找不到了。”季玉竹有气无力。

&ep;&ep;“找什么书?你看过的?”

&ep;&ep;“嗯。”

&ep;&ep;“不记得内容了想再看看?”

&ep;&ep;“记得,就是想找出来。”

&ep;&ep;诧异:“那你记得,干嘛不写下来?”

&ep;&ep;季玉竹眼前一亮,双掌一击:“对啊,我可以默写出来,标上王应麟的大名就行啦。”转头一拍姜卫衍的胳膊,“谢啦兄弟。”语罢,就急匆匆回房。

&ep;&ep;“喂喂,该晚膳了,用过饭再回去呀!”姜卫衍尔康手。

&ep;&ep;“你们先用,不用等我!”啪的一声,房门就关上了。

&ep;&ep;“……”

&ep;&ep;最后还是姜卫衍用老方法把他扛出来用饭。

&ep;&ep;季玉竹板着脸气呼呼地吃完晚饭。

&ep;&ep;临走,姜卫衍还威胁般地扔出一句:“不许熬夜点灯写字看书,否则……”龇牙,“我就去你房里打地铺。”

&ep;&ep;“……”季玉竹瞪大眼睛,“你敢?”

&ep;&ep;“你看我敢不敢。”斜睨了他一眼,眼神往门闩上一扫。

&ep;&ep;前几天踹断的门闩还没修理呢。

&ep;&ep;季玉竹敢怒不敢言,凶巴巴地向他挥了挥拳头,气呼呼跑回房。

&ep;&ep;姜卫衍被他的小模样逗得乐不可支。

&ep;&ep;接连几天,季玉竹除了早上跟着姜卫衍出城跑一圈,剩余时间都窝在房里,忙着把《三字经》默写成书。当然,重点不是默写,重点是编写注释。

&ep;&ep;作为一个古汉语文学的教授,季玉竹默诵《三字经》全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ep;&ep;但是!

&ep;&ep;现代人哪里会像古代学子一样将四书五经的各种注解释义都倒背如流呢?

&ep;&ep;所以他只好苦逼地逐字推敲逐词解读,遇到典故还要翻查大量的文籍,以防出现这个世界没有、文中又提及的矛盾,到时就好玩了。

&ep;&ep;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重孝期就过去了。

&ep;&ep;在刘婶的提醒帮忙下,季玉竹准备好了酒水祭品,带着闻讯留下的拖油瓶姜卫衍,就回村给双亲扫尘。

&ep;&ep;中途还回家一趟洒扫一番,才返回县城。

&ep;&ep;途中完全不提要去看看季阿奶的事。

&ep;&ep;姜卫衍看在眼里,更是不提。

&ep;&ep;扫尘过后,季玉竹就取下身上披挂了一个多月的麻布褂子,改为手臂绑黑色布巾。

&ep;&ep;幸好此世的服丧程序跟时间都比他印象中的古代人性化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