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苏轼高兴地说。

&ep;&ep;赵抃便吟起了当年写的诗歌:

&ep;&ep;缥缈齐云阁,遥闻摸石池。物华春已盛,人意乐无涯。

&ep;&ep;罗绮一山遍,旌旗十里随。花棚夹归道,骁骑看星驰。

&ep;&ep;赵抃吟诵着八年前写的诗,他沉浸在海云山的诗情画意之中。

&ep;&ep;苏轼说道:“超山的美,美在梅花。十里梅花开,十里香雪海。更奇特的是其他地方的梅花只有五瓣,唯独超山的梅花是六瓣。”

&ep;&ep;赵抃随即道:“六六大顺,讨个彩头。”

&ep;&ep;苏轼连连点头。

&ep;&ep;8、去超山路上日

&ep;&ep;次日,一辆去超山的官车……

&ep;&ep;官车上,坐着赵抃和苏轼,两人边说边聊着……

&ep;&ep;苏轼道:“赵大人,昨晚我为你这次求雨而撰写了一篇祝文……”

&ep;&ep;“好啊!”赵抃道。

&ep;&ep;苏轼将祝文递给赵抃说:“请大人过目。”

&ep;&ep;赵抃接过祝文便念道:“《祈雨龙祠祝文》……”

&ep;&ep;文曰:神食于民,吏食于君。各思乃事,食则无愧。

&ep;&ep;吏事农桑,神事雨畅;匪农不力,雨则时啬。

&ep;&ep;召呼风霆,来令我庭。一勺之水,肤寸千里。

&ep;&ep;尚飨。

&ep;&ep;赵抃念完后,道:“‘神食于民,吏食于君。各思乃事,食则无愧。’说得真好,神仙皇帝都要以人为本。但愿黑龙显灵,‘召呼风霆,来令我庭’。”

&ep;&ep;苏轼重重地点着头。

&ep;&ep;(旁白):“一路上,苏轼向赵抃讲起了海云洞的故事……”

&ep;&ep;赵抃和苏轼坐的车,由近而远朝超山渐渐远去……

&ep;&ep;9、超山日

&ep;&ep;赵抃一行到了超山脚下,赵抃和苏轼下了车。赵抃只见山坪上面树木葱郁,铺天盖地的浓荫遮蔽了炙热的阳光。赵抃与苏轼沿石阶向上走去,只觉阴气重重,两人边走边看,树林中林木参天,林间竞长着许多曼陀罗花。两人来到海云洞前,只见三面石壁怀抱,赵抃一看有上下两洞,左上方为“旱龙洞”,右下方洞口正中有潭碧水……

&ep;&ep;苏轼介绍道:“这里俗称‘黑龙潭’,又叫‘卧龙渊’。”

&ep;&ep;赵抃点点头,只见此潭泉水从山洞中流出,流到崖壁前面,又转向西侧向前流去……

&ep;&ep;此时,赵抃站在海云洞口,只见右侧石壁上自右向左刻有“海云洞”题额,每个字两尺见方……

&ep;&ep;赵抃对苏轼说:“‘海云洞’三个字还是我上次游海云山时题写的呢。”

&ep;&ep;苏轼点头称赞。

&ep;&ep;此时,手下人在洞口平地上已铺垫了一层青松毛,摆上酒、茶、米、肉等祭品。

&ep;&ep;赵抃点起清香,敬奉天龙。他五体投地,向神龙敬香。然后起身,大声宣读《祈雨龙祠祝文》……

&ep;&ep;宣读完毕。赵抃把酒洒在黑龙潭内。苏轼拿起铁牌,像儿童玩水面飘碗片游戏那样,把铁片飘入水面。啪、啪、啪、啪……铁片在水面一上一下漂动,最后没入水中……

&ep;&ep;“唉!”人们不约而同长叹一声。

&ep;&ep;“铁片入池为卜,牌浮则必雨,求雨的人们都相信这种说法。”苏轼说:“可是,现在铁片都下沉了,天还要继续大旱。”

&ep;&ep;大家都失望地摇着头。

&ep;&ep;突然,苏轼提出道:“赵大人,你来投块铁片看看。”

&ep;&ep;赵抃从苏轼手中拿过铁片,把铁片四周往上折了一条弧形线条,然后把铁片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水面上……

&ep;&ep;“浮了,浮了,”人们大声地叫着。

&ep;&ep;突然,一群鱼儿从山洞中游出,荡起了水波,铁片被水波晃荡得扎进水中……

&ep;&ep;10、路上日

&ep;&ep;赵抃和苏轼坐在车里,雨没求下来,赵抃一路闭目不语,欲打破沉闷,苏轼遂悄声道:“恩公,最近有什么新作,让学生拜读拜读。”

&ep;&ep;赵抃睁开眼道:“前天草就一首《次韵许遵少卿见寄》,你看看。”说着,他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纸,递给苏轼念道:

&ep;&ep;头上有霜添白发,囊中无药驻朱颜。

&ep;&ep;堪惊积岁加衰老,未省何时得退闲。

&ep;&ep;渊净思临浮石渚,喧哗羞对武林山。

&ep;&ep;君恩早赐俞音下,即拥兔裘故里还。

&ep;&ep;“大人思家了?”苏轼念完后试探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