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奴婢来这以前是花房的丫头,仪贵妃喜气派,奴婢过去常去瑶华宫。”丹草心直口快,竹筒倒豆子似的咕噜噜将心里话都说了出来:“表面上装得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在仪贵妃面前换了一副面孔似的。”

&ep;&ep;“你带着雁儿和山姜,去内侍省去领这个月的份例和赏赐。”

&ep;&ep;“奴婢知道了。”丹草不疑有他,听说要发份例便十分快活地带着赵雁儿与山姜离开。

&ep;&ep;明丹姝推开东侧厢房的门,周琴正在收拾她行囊里的药材,琵琶随意扔在地上靠着墙角落灰。

&ep;&ep;别的姑娘入宫都装着胭脂银钱,偏她,鼓鼓囊囊的包袱里装着的都是研磨好了的药粉,有能让人脸上生红疹的斑蝥粉,还有能让人昏睡的蒙汗药…

&ep;&ep;“聊聊?”明丹姝坐在正对着门的茶椅上,外面是否有人偷听偷看,一览无余。

&ep;&ep;苏韵巧从瑶华宫回来那晚,二人做了交易,周琴帮她走出教坊司,她帮周琴入太医院。

&ep;&ep;在困境里,两人都是放手一搏的赌徒,可眼下看,似乎是赌赢了。

&ep;&ep;周琴回过头来,“十九年前,我母亲曾是宫中的医女。”

&ep;&ep;十九年前…明丹姝心下一凛,时为观文殿大学士的外祖父在郑国公府兵变平息后,告老还乡。

&ep;&ep;也是同年,太后亲生的七皇子三岁而夭,六岁的太子祁钰丧母,教养于贵妃刘氏膝下。

&ep;&ep;“当年发生了什么?”

&ep;&ep;“将我送进太医院,”周琴似乎早有预料她回再问,了然一笑:“余下的事,知无不言。”

&ep;&ep;作者有话说:

&ep;&ep;注释: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在八月末。春闱,指京城会试,定在秋闱次年的春夏之间,礼部试士常在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春试﹑秋贡由此得名。

&ep;&ep;关于科举考试的内容,翻了一些隋唐、两宋时期的资料,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ep;&ep;在以上大科目下,具体试题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条件下会有差异,除了必有的经、论、策之外,诗赋、墨义偶尔会作为类似于现代的选修课出现在考试当中。

&ep;&ep;第19章意乱

&ep;&ep;正月十三,明丹姝入宫已半月有余,她翻着黄历数日子,难得有些心烦意乱。

&ep;&ep;“主子,宁妃娘娘宫里的霜露送了几匹新料子,说是贺惠婉仪晋位之喜,也顺带分了咱们一匹。”山姜捧着一匹寻常花样的云绫锦进来,灯火之下看着十分明艳喜人。

&ep;&ep;“待主子掌眼,奴婢再收到库里。”

&ep;&ep;“放下吧,待会儿我瞧瞧。”明丹姝心里算着日子,送到百戏班的物什也差不多该有得回信,神色如常吩咐山姜:“起风了,将门带上。”

&ep;&ep;待人离开,她上前去将卷得十分紧实的云绫锦展开,果然摸出一封信来。

&ep;&ep;“眼下一切平安,勿念。”字迹并不十分美观,歪歪斜斜,只寥寥数笔,唯最后一横,力透纸背。

&ep;&ep;只是这话,寻常里总觉得透露出几分说不出的古怪。

&ep;&ep;“眼下平安…”她喃喃自语,细细品酌着再寻常不过的几个字。松手,信纸落进炭炉。

&ep;&ep;后宫女子安身立命倚仗着家世或皇权,如皇后、德妃、顺昭容、有家室撑着底气,而仪贵妃、宁妃有子嗣傍身,至少近日无忧。

&ep;&ep;而她明丹姝…皇上打着替明家翻案的旗号清扫朝廷,其中真正的情分有多少尚不可知。

&ep;&ep;太后与她,既由利来,自然利尽而散。下月选秀在即,良禽择木而栖,若她迟迟不能得宠,骠骑将军府这只猛禽,便会另为他人爪牙。

&ep;&ep;承宠,才有一争之力,是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ep;&ep;皇上这十余日不曾召幸妃嫔,她这一步尚且空悬着,迟迟不曾落到实处。

&ep;&ep;“黄卉,”她垂眸看着炭炉里的信纸烧成灰烬,对外唤道。

&ep;&ep;“主子,奴婢在。”

&ep;&ep;“将吃食装进食盒里,随吾去承明宫。”不能再坐以待毙,初一十五皇上要按规矩去长乐宫,这样拖下来便到了二月里。

&ep;&ep;“这…”黄卉恐她心急之下犯了忌讳,直言劝道:“恐怕不妥,皇上素来不喜妃嫔无故到前朝。”

&ep;&ep;“去准备就是。”明丹姝不假辞色,显然是打定了主意。

&ep;&ep;“是,”主仆有别,黄卉明知不妥见她执意如此也不敢再劝。“可要奴婢唤丹草来替主子梳洗更衣?”

&ep;&ep;“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