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陈孝才说要捉紧时间买猪仔,看看能不能买到大些的,养的好也许在过年的时候就能卖了,那时的价格会高些。

陈世轩也要去县里找书院,现在他已经是童生了,之前是在镇上就读,那里的先生只有一个老秀才,其他的也只是童生,所以没有秀才班,大家都是过了童生试就去县里求学。

陈孝才忙着给哥哥找书院和捉猪仔,李氏忙着种玉米和番薯叶。她们几个小的,也没逃过童工的命运,起早贪黑地干了几天。

幸好燕妮那会买了不少干货回来,不然这么累又没油水下肚可怎么好。

陈孝才一口气买了一百只猪仔回来,大的要五百文一只,小的也要三四百,这年头卖什么都是按斤卖的,所以价钱不一。

五月初四陈孝才买了好些东西,带着哥哥去县里给先生送礼,具体怎么个进行,就不知道。

他们回来就说初六可以收拾行李去书院,那里有给学子安排的宿舍和食堂,只需每个月交点钱。

当然也可以在外面住,这些书院没有强制的,都是自由选择的。

端午节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就是包粽子有些讲究,长度呀!一定要达到箩筐的底部那么长。

小孩子最爱的羊角粽,不摆上桌的就不要紧,至于有什么说法,李氏说:“不体统”大概是不体面吧!

因为俩个老人还健在,分家的时候就说了,逢年过节必须回老屋吃饭。

大早上吃了早餐,李氏就带着三姐妹去老屋帮忙洗菜烧火,陈孝才和哥哥要在家里忙着拜神的事,这是男人做的,她们就不管了。

她们来到老屋的时候,他们也是刚吃过早餐,先去给爷爷奶奶打声招呼,李氏就问三伯母张氏有什么要帮忙的。

三伯母说:“五弟妹呀!我正准备去摘菜呢,就是我家菜园子没有多少可以摘的,想去你那儿摘些,没问题吧?

你也知道我这一家子每天都要吃不少菜,所以那长的都没有摘的快,我看你菜园子里豆角和茄子,基本都是可以摘的,你们不怎么吃吧?不摘老了就可惜了。”

李氏讥讽说:“嫂子,不是我说你,菜园子要留大点,才能种多点菜,这一大家子每天可要吃不少呢!就算肉少些,那青菜瓜类也要足够才好。”

李氏知道张氏是想占便宜,平时就会找借口摘自家的菜,有时候就会忍不住怼上几句。

“唉!五弟妹,我也想留多些地种菜,就是种多了菜又没地种粮食了,不能只吃菜不吃粮食吧?”

李氏性子虽然有些泼辣,遇到事情也能豁出去,逼急了会抄家伙动手,很多人都怕她这点。但嘴上那点功夫遇到张氏就从来没赢过,所以一直她都是吃亏的份。

农闲的时候吃饭都比较早,村里晒谷场上很多孩子在嬉闹玩耍,旁边的大树下坐满了爱聊天的一群人。

因为之前实在太忙了,就没有对外公布今年收玉米的事,陈孝才趁此机会就说了。

“各位乡亲,告诉大伙一个消息,今年我家要大量收购玉米,大伙能种就种多些,我都包收,价格也可放心,按照市面上是多少就多少,一文也不会少。”

“孝才,你说的可是真的?别到时候种了不收啊!”

“大伙放心,我那山上还养着小鸡猪仔呢,有那些牲口在就不会不收,当然为了品质,我就只收晒好的,不收长虫发霉的。”

“那感情好,这玉米不挑地儿,就田头地尾就可以种不少。”说这种话的都是比较实在的,人些人说话就酸酸的。

燕妮觉得他们没有多少田地,种那点农作物,并不能满足他们平时的生活所需。如果以后自家起来了,恐会惹人眼红,所以要想个法子让他们有事做,能吃饱穿暖口袋还能有点余钱就好。

见陈孝才说完了,就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自己也有话说:“爹,草药的事也告诉他们吧!让他们谁想赚钱就去挖,如果他们不想去临海城的话,咱们也可以代卖,到时就收所卖金钱的两成,怎么样?”

陈孝才想了会点了点头,就对大伙说了,有些人不相信,难免要解释一翻。

“各位,我们的船初七就会出发去临海城,如果有谁想去的话就要在卯时二刻前到来,超过时辰就不等人的。船是当日返回,大伙去走一趟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了。”

“陈老五,你家的船是不是不收船费啊?”这人和老爹比较熟,就玩笑般说道。

“我家的船当然是收钱的,就按镇上去县里的骡车一样收费,”

陈孝才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不屑的道:“还以为有多好呢!让大伙儿挖草药去卖,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赚钱。”

“大伙听我说,临海城比之县城不知大了多少,那里不瑾买卖多,找活儿干的机会也多。初七那天我不收钱,你们走一趟就知道这几文钱花的值了。”

大姑二姑因为怕赶时间,初六旁晚就来了,还有燕妮的大舅大舅母每人挑着两箩筐的草药到来,没想到他们几天就挖了这么多。

村里本来有些狐疑的人家,挖了草药让他们代卖的,看见这一幕也想自己走一趟了。

李氏不放心家里的小鸡和猪仔,不管燕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