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宣德帝朱瞻基在奉天门听政。自永乐十九年三大殿被焚后,奉天门便成了正式的朝会场所。皇帝在门内升御座,大臣们按次序拿着奏章到御案前奏事,称作御门听政。奉天门室内的空间远比奉天殿小,只有勋贵及重臣才有资格站在里边,其他部院官员无论冬夏,只能候在外边的廊下及丹墀上,等待皇帝有事传唤。
朱瞻基吩咐陈符:“把朕的书分发给大家。”
陈符抱着一摞书,走入臣班,一一分发给文臣武将。两名小太监也把书抱去外边,分发给众官员。
大家一边翻书,一边窃窃议论:“《东征记》1
朱瞻基道:“对,《东征记》,这本书写的就是朕此次御驾亲征,平定乐安的战事1
大臣们齐声:“陛下神武1
朱瞻基:“杨阁老1
杨士奇:“臣在1
“汉庶人一案的人犯审讯完了吗?”
“回陛下的话,三司已将押至京城的汉庶人僚属、济南及群牧所的军官仔细甄别审问。这是他们的名单与罪行。”杨士奇呈上一封厚厚的奏章。
朱瞻基草草看了看,道:“朕当初就说过,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这几个为首的,王斌、朱恒、靳荣,盛坚等,罪大恶极,必须严惩,不杀不足以正人心,平民愤!你们内阁与三司拟一个处置方案出来。”
“遵旨1杨士奇道。“另外,根据案犯的交代,内廷宦官黄俨与汉庶人多有勾结,甚至曾经参与过永乐二十一年的孟贤案。黄俨已于两个月前病故,还要不要对他继续调查追究?”
朱瞻基大怒:“朕早就看出黄俨不是个好东西。查!死了也要查1
“遵旨1
朱瞻基身边的陈符递上一份奏章:“宁王朱权上疏,请皇上过目。”
朱瞻基看奏章,面露不悦。“又是为汉庶人求情的。你们听听,什么‘臣不避斧钺之诛,甘冒天听,伏望赦免’。这些个皇亲贵胄,怎么都替这货说话呀?”
张辅奏道:“臣以为宁王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汉庶人毕竟是陛下的亲叔叔,先帝的骨肉兄弟。他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主动投降,避免了一场大战。对他的处置,还望陛下兑现承诺,网开一面。”
朱勇奏道:“臣赞同英国公所言。宁王亲自为汉庶人说情,陛下应该予以重视。论辈分,宁王贵为陛下的叔爷;论功劳,想当年靖难时节,宁王麾下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帮过太宗皇帝的大忙。如今他出面求情,这个面子不好不给。”
蹇义、夏原吉等几位尚书交头接耳:“王法无私,对他网开一面,何以服众?”
朱瞻基道:“好了,大家都不要说了。朝廷待宗藩具有祖训,朕不敢违。就让汉庶人在逍遥城里逍遥着吧,只要他不生事,朕是不会骨肉相残的。”
张辅和朱勇齐声:“陛下明君,宅心仁厚1
“臣有本,”蹇义呈上一份奏章。“此次审问汉庶人部属,其中有人交代,指其曾联络赵王,相约共进退。如今乐安已经平定,可赵王依旧逍遥法外,望陛下早做决断,铲除彰德这一隐患1
夏原吉趁机火上浇油:“臣赞同蹇尚书所言。赵王一向与汉庶人沆瀣一气,当年的孟贤案就让他逃了过去,如今到了彻底清算他的时候了。臣提议,削去他的护卫,将他拿至京师问罪,新账老账一并算1
朱瞻基的目光转向杨士奇。“杨阁老,你如何看?”
杨士奇奏答:“回陛下的话。现今宗室中,除了废为庶人的朱高煦,唯有赵王是陛下的至亲骨肉了,陛下切不可被群臣迷惑1
朱瞻基点点头。“杨阁老说的对,朕还是应该给三叔一条出路。不过,这些日子群臣参赵王的奏章已经很多,朕至少要让赵王知道他自己在大家心目中是个什么样子。驸马都尉袁容,左都御史刘观1
袁容与刘观齐声:“臣在1
“你二人拿上群臣参赵王的奏章,前往彰德,替朕训斥训斥他,然后把这些奏章都交给他,让他看过后烧掉吧1
“遵旨1
※
陈符家是一个讲究的三进院,吴莹住进了最里边一进。
华灯初上,吴莹坐在梳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台前精心捯饬。
“莹姑娘,皇上到院门口了,”陈符进门通报。“准备接驾吧1
吴莹从容地站起身,整理整理裙钗,然后躬身站到门口。
宣德帝朱瞻基走进屋。
吴莹跪拜:“臣妾吴莹恭迎圣驾1
朱瞻基将吴莹扶起:“今晚莹儿好漂亮啊1
“皇上饥了吧?”吴莹温存地问。“臣妾亲手给陛下做好了您爱吃的蟹粉狮子头。”
“朕已在孙贵妃那里吃过了。”朱瞻基道。
“那臣妾伺候皇上喝茶,”吴莹有些失望,她给朱瞻基倒茶。“皇上说好了来臣妾这里用晚膳的,怎地倒先用过了?”
“朕有一件喜事。”朱瞻基笑盈盈地说。
“什么喜事?”
“孙贵妃有身孕了1
吴莹知道,贵妃孙氏美姿容,自幼入宫,深得朱瞻基宠爱,势头甚至压过了正宫娘娘胡皇后。她已为皇帝育有一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