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晴雯,实际上都是对他院里丫鬟们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的惩罚。

对于林黛玉葬花这事,曹雪芹虽然写的篇幅长,但是落笔用词都是非常轻描淡写的,其实就是与“忙种”相对应的“闲情”,是写林黛玉的闲情愁绪和贾宝玉的言重情浅。两次葬花对比着写,个人情绪不同,感触完全不一样。《葬花词》看似写花,每一句都是在控诉林黛玉自己被遗弃了。

###

古人写诗词抒发情绪非常频繁。诗词大多都是感慨,借景、借物喻人,是作者感情、感触甚至性情、遇事的一种折射。留存包括精选的不多,是因为题材重复得太多,不具有大批量鉴赏性。

除去文采不同,“歌以咏志”,大多都跟个人立场相关,所以刘邦写的《大风歌》非常简单,在当时也能称为“口水诗”,却流传至今。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大风吹了起来,把云朵都吹散了,我的威势遍布海内各地,但是我到哪里去找许许多多的猛士来驻守边疆呐!

感叹人才难得。刘邦完成统一大业,甚至创立汉民族之后,喊出这几句话,才听起来很有气势。也因为他感叹的就是他自己头疼的事,听起来也就分外真实。古人以风比时机、时局,刘邦此处用大风来说明天下风起云涌,他站在了风口上。

薛宝钗在诗里也提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与林黛玉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是不同心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观园内众人,没有到互相争利的时候,包括史湘云都排斥林黛玉的原因,与性格相关。林黛玉充满了负能量——即使放在现在,有个这样动不动就哭、说说话就刺人的同事,谁受得了?!

任何情况下,光明的、勇敢的都是被喜爱的,阴暗的、潮湿的都是被排斥的——因为感觉不舒服。

###

林黛玉把落花都收集起来,然后装到一个口袋里,埋在地下。因为不透风不透气,这花都等不到袋子先腐烂,就先烂在袋子里,然后化成臭汁水流向土地。

林黛玉葬花求花洁这种行为就属于作得不轻,打乱了花的生命自然循环过程,为他们带去不美好的体验(发臭),连好心做坏事都算不上。葬花无意义,不要学着去葬花,特别不要装在塑料袋里埋,花们都恨死“林黛玉们”了。

对于花来说,他们有三种途径发挥自身价值。

第一种: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把开得好的花摘下来戴头发上,人俏花美,发挥了花好看、鲜艳的作用。史湘云醉卧海棠树下,人花相映,是相同描写。大致上来说,这是花最想发挥的作用,就像年轻女孩总是要把自己拍得好看的照片发到群里一样。

第二种:杨柳结成罗带恨,海棠染就胭脂色。古时的胭脂、口红很多是用花瓣加蜂蜜之类的做的,包括凤仙花能染指甲。把花的颜色借给人,装点人的容颜。花晒干了做香薰,熏屋子和衣服,做花茶等,也都是花的常用作用。发挥了作用,花们想必也是很开心的。

第三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绿的是叶,这里用红指代所有的花。衰败的花,尘归尘,土归土,化成了养分,继续滋养草木茁壮成长,这是发挥了我们说的余热。这也是花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