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伊始,皇帝分封宗室及诸臣,魏琏在兄弟们中间并不靠前,然而因其特殊功劳及与帝后良好的关系,皇帝决定越过前面几个弟弟给他一块离京城近且富饶的封地。魏琏听闻,主动请求换一处偏远之地。

皇帝问他为何弃优选劣,魏琏实诚道,好封地人人想要,若子孙无能,未必守得住,倒不如偏远之处更能长久。何况,皇兄分封宗室,是为国屏藩,不是为个人享乐,偏远贫瘠之地更需要人治理。

皇帝听罢,叹道:“如果人人都像九弟这般,朕还有什么可忧心的。”

遂封魏琏为东莞王,食邑万户,设上下二军,兵三千。

与皇后提及此事时,皇帝叹息,九弟本该是一等封国,现在生生降成次等,而有些人,给他一等还不知足,挑肥拣瘦,“大概非要朕把皇位让给他,他才满意。”

皇后便知,皇帝是在对同母胞弟老二齐王不满,对这个人,皇后也没什么话好说,唯解劝皇帝罢了。

选封地的事,是魏琏和李婵共同商议决定的。在世人眼中,东莞偏远荒蛮,环境恶劣,瘴疠遍布,当地人不服王化,是个流放犯人的地界儿。而在魏琏和李婵看来,却是一处富饶的宝地。那里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果十分丰富,稻米一年三熟,且临海,水网遍布,是发展水贸的天堂。

不同于兄弟们留恋京城繁华,魏琏一分封就开始积极准备,先派人去封地治理,督促建造王宫,随时准备就国。

皇帝友爱兄弟,没打算立即把兄弟们赶去封国的意思,还是魏琏主动要求,加之皇帝看老二越来越不顺眼,索性顺水推舟,命诸王去就藩。

魏琏毫不拖泥带水,准备妥当,便向皇帝辞行,离京南下。

离京前,李婵听到一个消息,武安侯钟闾还未守满一年妻孝,便迫不及待地娶了城阳郡太守的女儿郭栾为继妻。此女前世便是他的继室,二人这般有缘,何不一开始就在一起,免得祸害别人?

魏琏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我想让岳父他们与我们同去东莞,你觉得如何?”

李婵先是意外,随即满心感动。

父母回邺后,李婵与家人常有书信往来,父母虽未明说过什么,她却能猜到,父亲过得并不如意。

物质生活质量下降还在其次,正值壮年却赋闲在家,父亲难免心怀郁郁。

曹玄等人的案子出来后,李岚受到极大的冲击,灭族的后怕汹涌而上,他又病了一场。至此,他什么心思都没了,哪怕改朝换代也没能激起心中一点波澜,只是人愈发消沉。

偶尔,他也会提及,女儿是对的,若非女儿嫁给九公子,他们三族已是枯骨。

同样也因为九公子,曹玄等人的案子才没牵连到他,家得以安然无恙。

父亲有这样的觉悟当然好,然而想到父母如今的生活状态,李婵心中不好过也是真的。

魏琏是因为她,才提出让岳父一家同去的话。

魏琏道:“岳父为官多年,过去可以帮我。”

李婵没有反对。

她写了信,由魏琏派去的使者送往邺城。

一个月过去,两方人马会和,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一路上看到许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气候的变化,从离京至今,京城应该是白雪飞舞的天气,而东莞还是暖如阳春。王宫更是超乎想象的气派华美,让她有种坠入梦幻的感觉。

魏琏不是会委屈自己的人,固有的规制下,他特意请了有名的园林专家设计庭院,结合当地的特点,整个王宫处处奇花异草,繁花似锦。

李婵再次发出灵魂的感叹:“便是神仙也不过如此了。”

说好的共同创业,同甘共苦呢?魏琏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不存在的。

做了王妃还要受苦,这是对他这个丈夫的最大侮辱。

魏琏的想法非常明确,就是要过得滋润。如何滋润?富!

他压根不像传统的贤王那样,劝农桑,薄徭役,兴教化之类。他的思想简单粗暴:发展商事。

他就国后首先做了两件事,一,保证治安;二,禁止对往来商船盘剥,制定合理而优惠的抽税制度。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往年商船一年一至,甚至一年未必一至,新制度发出后,商船纷纷来这里停靠,甚至连原本在别处停靠的船也转至这里。

如此来往多了,魏琏想,那就建个港口吧。什么,银子不够?无妨,听到消息的大商人闻风而动,捧着银子到他面前,只求海航建成后能分一杯羹。

宽松优惠的环境很快吸引了大批商人来往,在自己的地盘,魏琏自由多了,时常带自家王妃出来逛街。道路不满意怎么办?修路!不能让王妃绊脚。

王妃爱上这里的荔枝,谁家荔枝种得好,得了王妃的称赞,赏!

国中便产生了荔枝节,每年都会选出最好的荔枝进贡王宫。

渐渐的,这里的荔枝名气越来越大,不断销往各地。

继荔枝节后,其他各色水果也有了自己的节日。

大王与王妃喜爱美食,但凡吃到可口的,就会赏赐。于是,离王宫不远的地方出现一条美食街,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聚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