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军如此迅速和如此顺利就推进到塞墙之下,要塞上的大西军们十分震惊。
而接下来的发生一幕则更让他们目瞪口呆!
无数带着长绳冒着烟的圆乎乎东西以及冒着火的小罐子突然被要塞下躲在明军重甲兵身后的轻装兵用前所未见的绳抛方式扔了上来。
要塞上随即炸声四起,然后是一片火海。
而一些堆积在要塞上的火药、火油被引燃引炸以及石灰粪汁当被炸得漫天飞舞更进一步增添了震撼效果。
让人有一种恍惚要塞上的大西军们才是正在攻城然后被打入炼狱的错觉。
从未经历过如此状况的大西军们一下子全懵了。
很多人本能的就跳下并不宽的塞墙进行躲避。
然而就趁着这混乱的时机,一些穿着重甲的明军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以及莫名其妙的方式抓着空档就爬了上来,把那些勇敢的以及仅仅是彻底懵了还留在原地的大西军们直接看傻了眼。
而最先一批跳上要塞的马永在焦急的看了一眼南边后,也顾不得其它就先与一名反应较快冲过来并同样穿着全身铁甲的敌人对砍起来。
他们脚下还在继续燃烧着的油火并不大,对两个穿着铁甲战斗的人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这些油火其实是根据后世燃烧瓶原理制造的燃烧罐所引发的。只要不是被这东西直接命中身体引起附着燃烧,伤害是有限的。
当然,被引燃的由塞墙上原本火油存储罐导致的大火另算。
至于冒着烟的圆乎乎东西,那是手雷,靠的是瞬间爆炸伤害,最开始显然也未能有效驱逐或伤害穿着铁甲的大西军。
由于是黑火药填充,这种新型武器无论是爆炸还是破片就是在极近距离也很难给人造成大的伤害,可能威力都没有被它直接砸在脑袋上伤害大,更多的作用其实是吓人。
当然扔到人群里,也确实能把人吓个半死。
解放战争时,我们一些边区生产的手榴弹就是如此。
炸开后的破片不说往往只有几瓣,而且杀伤力也十分可怜,以至被国军士兵嗤之以鼻还不如没爆炸的臭蛋直接砸在身上疼。
不过很多国军也确实被解放军用这东西搞出的漫天飞雨吓住了。
20世纪经历了现代战争磨砺多年的边区尚且如此,被宋宝来紧急赶工的手雷威力自然也可想而知,并且由于暂时无法解决拉火问题,每个手雷都必须得用明火去点燃,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不便利性。
李平以前不用,就是考虑目前手雷的实战意义实在有限,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宝贵资源以及更为宝贵的人工。
工业就是这样,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复杂多得多。
再说个例子,建国后我们决定由云南昆明的一家兵工厂仿制苏联的rpd轻机枪,也就是着名的56式班机。
该厂前身是1939年由党国兵工署创办的,抗战时就曾成功仿制过捷克式轻机枪,具备较强的底子和技术力量,经验也是有的。
而且当时苏联还答应了会提供全套图纸和配套齐全的所有刀具模具。
别说当时,就是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也会觉得这事应该很简单。
不过在收到苏联确实毫无保留发来的一万八千多张图纸、7600种设计工艺装置后,该厂当时却傻了眼,尤其是面对十八种从未接触过的新工艺更是压力山大。
但这就是工业。
看着很简单,实际很复杂,工业成品上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进步,背后往往需要庞杂的体系来支撑,并且这个体系还要整体实现跨步。
可一旦出活,就是碾压。
因而,要塞上的大西军虽然猝不及防,但损失其实真的不大,更多的只是懵了。
而且马永与冲过来的敌人互相砍了半天,竟谁也没能伤害到谁。
马永穿着铁甲,敌人也穿着。
冷兵器时代的铁甲尤其很多将领习惯性的外层套铁甲里面还套锁子甲或棉甲甚至是全都套的多层甲防护力在近战中是相当给力的。
不过好在要塞上的敌人虽然披甲率也很高但大部分并不是铁甲,并且绝大多数还是单层甲和半身甲。大西军可没有李平的军队在不断对抗强敌胜利后的高缴获率。
更有利的是,马永攻上来不仅很突然,他的后续也还在源源不断。
不断有明军官兵沿着要塞下几个各由一大一小两队重甲厚盾士兵摆出的上下相叠乌龟壳形成的斜坡阶梯继续跳上要塞。
这种龟盾登城方式是曾经的罗马军队在进攻不高的要塞时使用的一种典形战术。
简单、速度快,还具备很强的防破坏能力,但也对士兵的训练、力量和块头要求很高,尤其是要塞的高度绝对不能高。
因为叠出两层就是它的极限。
很快,一个士兵冲到了马永身边帮忙。
两人合力将那个大概是大西军将领的家伙弄倒后,马永终于找到机会一刀捅进敌人的面孔。
但拔出刀后,马永却并没有如释重负。
相反,他还更加焦虑的看向南方。
他知道,暂时的突破并不能代表什么。随着大西军逐渐反应过来,完全可以用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